创新技术|血浆置换与DPMAS(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为重症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医院新闻 / 人浏览
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与血液滤过等前沿治疗手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无数重症患者点亮了生命之光。
近期,我院重症医学科迎来了一位病情复杂的病人,患者因“反复腹胀5年,加重1周,腹痛1天” 入院,经予以抗感染、利尿、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持续无尿,转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患者收入重症医学科后予高流量氧疗,持续心电监护,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雾化、祛痰、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CRRT、纠正低蛋白血症、输注血浆补充胶体、输注血小板、补液扩容、纠酸、改善凝血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对症治疗,患者炎症指标下降,血管活性药物较前减量,但很快出现肝酶下降,胆红素进行性升高,且患者神志变差,心率增快,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增加的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团队迅速集结,对该患者病情进行了多次讨论,考虑患者同时遭受着感染性休克、急性腹膜炎以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困扰。患者的总胆红素短时间内持续攀升至惊人的199.4umol/L(正常值范围为5.1-19umol/L),其中直接胆红素为121.6umol/L(正常值1.7-6.8umol/L),间接胆红素为77.8umol/L(正常值2.0-18umol/L)。决定为患者实施血浆置换序贯DPMAS治疗。这不仅是本院的首例尝试,更是县域医疗领域的一大创举,实现了从零到一的历史性跨越。

血浆置换技术,以其独特的分离与净化机制,能够高效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及免疫复合物,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展现出了显著疗效,有效缓解了患者症状,改善了疾病预后。而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则更是技术创新的典范,它巧妙融合了多种吸附剂的优势,先以中性大孔树脂精准吸附胆红素,再以离子交换树脂深度清除炎症因子等有害物质。这一技术在肝衰竭治疗中大放异彩,不仅迅速降低了胆红素水平,减轻了肝脏负担,还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更为等待肝脏移植的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血液净化技术作为重症救治领域的重要手段,在心、肺、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创伤、感染、脓毒症、急性胰腺炎、风湿免疫性疾病及中毒等危重病的救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彰显了现代医学在精准治疗与多学科融合治疗理念上的飞跃,更为患者提供了更为高效、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标志着我们在与重大疾病抗争的征途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重症医学科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海南分院/陵水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成立于2016年07月。2023年获批“十四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项目单位。现有开放床位16张,配有专业的有医护团队,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3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科室配备现有中央监护系统、中央供氧、中央负压吸引装置,配备有创/无创呼吸机、转运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纤维支气管镜、床旁血气分析仪、床旁多功能心电监测仪、Picco、床旁超声系统、全自动连续血滤系统(CRRT)、移动DR、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仪、心电图机、除颤仪、心肺复苏仪、亚低温治疗仪、体外振动排痰仪、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以及输液泵、微量注射泵、营养泵等抢救治疗仪器设备。常规开展高流量氧疗、人工气道管理、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各种穿刺置管、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超声监测、纤支镜治疗、肺泡灌洗等ICU诊疗技术。可收治各种内外科及妇产科重症患者,包括各类重症感染、脏器衰竭、休克、严重创伤、高危孕产妇、围手术期危重患者,实施集中的、连续的、强化的监测救治以及护理,为全院各临床科室提供有力的支持。

重症医学科名誉主任
邢金燕,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山东省康复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性感染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营养分会重症营养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主持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重症感染多学科联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脓毒症诊疗、急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及谵妄、ICU患者早期康复临床研究;擅长急危重患者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临床应用。近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著40余篇,其中中华核心论著23篇,SCI收录1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30;近五年以第2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项目1项,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
 
重症医学科业务主任:
王连坤,硕士,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市南院区ICU副主任,青岛市老年康复学会委员。
擅长常见内外科急危重症的救治,熟练应用床旁超声、纤支镜、呼吸机、CRRT、IABP、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手段。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参编著作2部。

重症医学科主任:
李少基,副主任医师。
海南省预防医学会重症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
海南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
海南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委员
海南省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委员
海南省医院协会重症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在暨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从事急危重症临床工作,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主持参与省级科研课题2项。
长期从事急、危重症的诊治工作,熟练掌握呼吸机、床边血液净化、重症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等高级生命支持手段等。对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脓毒症,各类型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各种急危重症疾病的救治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