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黎女士,57岁,因反复腹胀就医。胃镜检查显示其患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并在食管上段发现一处约13*6mm的黏膜下隆起。由于病灶位置深且小,传统检查手段难以明确其性质。为此,消化内科谢学飞主任决定采用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进行进一步诊断。

(谭军英教授行超声内镜检查)
在谭军英教授的指导下,消化内科及内镜室团队为患者实施了这项检查。结果显示,食管黏膜下肿物起源于黏膜肌层,呈低回声且内部回声均匀,病变向腔内突出,初步判断为平滑肌瘤,属良性病变。

此次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我院消化内科提供了更为精准、高效的诊断手段,也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它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为患者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下一步,我院将继续致力于引进和应用新技术,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科普知识
什么是小探头超声内镜?
小探头超声内镜是由小探头超声系统和内镜系统组合而成。该探头能提供12~20Mhz超高频率,使消化道壁的声像图清晰显示出来,该探头外径只有2mm,操作时能够通过内镜活检通道至需检查的组织表面,通过脱气水作为超声传导介质,可以清晰地显示病灶位于消化道管壁的哪一个层次及病变内部回声情况,被称为消化内科医生的“透视眼”。

小探头超声内镜的应用
小探头超声内镜主要用于对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起源层次与病灶性质的判断,还可用于对消化道肿瘤浸润深度的判断,为是否能行内镜下治疗及内镜下治疗方案的选择提高重要帮助。
小探头超声内镜适应症
1. 判断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直径≤2cm)的起源层次及超声特点、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 判断消化道肿瘤的侵犯深度及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3. 判断消化道外压性病变;
4. 可疑消化性溃疡的良、恶性鉴别;
5. 判断消化道狭窄病变的性质。
科室简介
陵水县人民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海南分院消化内科,前身为内二科(综合内科),2022年独立设置“消化内科”,主要包含消化内科门诊、普通病房、内镜中心。病区现有开放床位35张,承担着陵水县消化内科疾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同时也是我县目前“2+3”肝炎防治指导科室。科室目前有医生9人,均在三甲医院专科完成进修学习,目前开展常规及无痛胃肠镜技术,内镜下急诊止血,异物取出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硬化治疗,痔疮硬化、套扎治疗,内镜下化学及电子染色/放大早癌诊断,内镜下息肉切除术、EMR等内镜下微创诊疗技术。
专家简介
王先安 医院党委副书记 主任医师 工会主席
海南省医学会大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医学会慢病管理委员会常委,海南省医学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三亚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陵水县劳动伤残鉴定专家。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等。
出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坐诊地点:门诊部三楼内科诊室
谢学飞 消化内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海南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海南医学会消化内镜委员会委员,海南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病学组委员,海南医师协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三亚市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陵水县“2+3”肝炎诊治组负责人。曾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消化内镜科进修,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科进修,海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肝病方向)进修;擅长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胰腺炎、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目前掌握内镜下急诊止血,异物取出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硬化治疗,痔疮硬化、套扎治疗,内镜下化学及电子染色/放大早癌诊断,内镜下息肉切除术、EMR等内镜下微创诊疗技术。
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坐诊地点:门诊部三楼内科诊室
谢瑞雄 副主任医师
海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海南省医师协会消化病分会委员,海南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第8,9届委员,三亚市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副主委;擅长普通内科、消化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诊治。
出诊时间:每周一、二、四、五全天。
坐诊地点:门诊部三楼内科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