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通过先进电子支气管镜与肺泡灌洗技术,确诊一例肺奴卡菌病
医院新闻 / 人浏览

 
近期,我院的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在手术麻醉科的紧密配合下,通过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结合肺泡灌洗术,确诊一例肺奴卡菌病。此举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精准的诊断,也标志着我院在呼吸内镜介入诊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
 
据悉,患者陈某,男性,34岁,因持续一周的反复咳嗽咳痰,并在最近一天内症状加剧,于2024年8月31日到我院就诊。患者主诉一周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咳出黄色粘液痰,伴有发热、盗汗、乏力及气短,但未出现咯血、心悸、头晕头痛或腹部不适等症状,未进行任何治疗。病情加重后,患者在外院接受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双侧肺部感染,伴有胸膜增厚、少量积液及心包积液。尽管接受了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病情却未见好转,遂转至我院进一步治疗,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
 
患者既往有“肾炎、肾积液”病史三年余,曾在外院治疗后好转,但后续未规律复查,且近一个月来不规律服用甲泼尼龙片。入院时,患者体温高达39.9℃,心率偏快,呼吸急促,血压略低,双肺呼吸音减弱并闻及湿啰音,其他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通过一系列详细的辅助检查,包括血气分析、血细胞分析、肝功能检查及病原学筛查等,进一步明确了患者的感染状态及肝功能受损情况。初步采用抗感染治疗,但效果不佳。随后,真菌涂片检查提示真菌假菌丝存在,考虑真菌性肺炎,遂加用抗真菌治疗。然而,患者症状依旧反复,结合其胸部CT表现及用药史,高度怀疑存在特殊病原体感染。
2024-8外院胸部CT:
 
 
 
为明确病原体,经充分沟通后,患者同意接受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显示诺卡菌属生长,确诊为肺奴卡菌病。随即调整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图3:陈明星主任对患者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术
2024-9 治疗后我院复查胸部CT:
 
 
 
经过调整后的治疗,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炎症指标恢复正常,胸部CT复查显示炎症病灶较入院时明显吸收。患者于近日出院,并嘱咐其需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诊,以巩固疗效并监测病情。此次成功诊断与治疗,不仅体现了我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在复杂呼吸系统感染诊治方面的实力,也彰显了电子支气管镜与肺泡灌洗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价值。
 
科普小知识
肺奴卡菌病是星形奴卡菌引致的肺部慢性感染。奴卡菌是革兰染色阳性、需氧性丝状细菌,其形态与以色列放线菌相似,但菌丝末端不呈现棍棒状膨胀,抗酸染色阳性,菌丝可缠绕成团,形成类似放线菌的颗粒。奴卡菌寄生于土壤和腐物中。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侵入人体,引起局部感染,并可经血循环播散到脑、肾、脾等器官。 病理变化化脓性炎症,可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脓肿。其周围可见革兰阳性球杆菌或分枝状菌丝。有时见到肉芽肿样病变。
原发病灶位于肺,其广泛程度与感染呈正比。肺部病灶可为大叶性或小叶性,常为慢性;也可见孤立的肺脓肿或急性化脓性肺炎或散在的粟粒样浸润。慢性病灶有进行性纤维化。可累及胸膜引起脓胸,形成窦道。也可侵犯脊椎,引起压缩性、溶骨性变化。肺奴卡菌病临床表现与肺放线菌病肺结核相类似,起病缓慢,有咳嗽发热、乏力、盗汗、消瘦、胸痛脓痰咯血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显示结节状或片状炎性病变,可形成多发性小空洞,常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或并发胸膜炎变,胸膜腔积液。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重要的诊治手段之一,它对于气管—支气管病变、肺部占位,尤其是肺门占位、肺结核、肺不张、肺感染、气管—支气管内异物等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适应症(1) 原因不明的肺不张或胸腔积。(2) 原因不明的喉返神经麻痹和膈神经麻痹。(3) 原因不明的干咳或局限性哮喘。(4) 炎症吸收缓慢或反复发作性肺炎。 需要检查的人群:(1) 不明原因咯血,需明确出血部位和咯血原因者;或原因和病变部位明确,但内科治疗无效或反复大咯血而不能行急诊手术,需局部止血治疗者。(2) X线胸片显示块影、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疑为肺癌者。(3) X线胸片阴性,但痰细胞学阳性的“隐性肺癌”者。(4) 性质不明的弥漫性病变,孤立性结节或肿块需钳取或针吸肺组织作病理切片或细胞学检查者。(5) 需用双套管吸取或刷取肺深部细支气管的分泌物作病原学培养,以避免口腔污染。(6) 用于治疗:如取支气管异物;肺化脓症吸痰及局部用药;手术后痰液潴留吸痰;肺癌化疗。(7) 上述异常结果中的情况。
禁忌症:(1) 对麻醉药过敏者以及不能配合检查的受检者。(2) 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频发心绞痛者。(3) 全身状况极度衰竭不能耐受检查者。(4) 凝血功能严重障碍以致无法控制的出血素质者。 (5) 主动脉瘤有破裂危险者。(6) 新近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高热、哮喘发作大咯血者,待症状控制后再做检查。 检查前禁忌:注意正常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检查时要求:积极配合医生。